【中国社会科学报】徐鹏: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

  • 2023年10月13日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

徐 鹏

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学习时指出,我们党能够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史中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能完成的艰巨历史任务,取得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并能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反映一定时代特征的问题不仅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理论创新的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源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主题。

党的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源于问题,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彻底解决,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没有止境,与实践创新深度互动的理论创新因而也体现为没有止境的发展过程。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紧的是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和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发现和认识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的宽广视角,聚焦新时代我国发展和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正视问题、直面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历史主动。纵观古今中外思想发展史,一切划时代的创新理论,都是立足特定时代、满足时代需要、科学解答时代问题的产物。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真实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处的生动实践,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及时科学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为时代的思想精华。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新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关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重大时代新课题,直面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不是刻板说教和机械套用,而是以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为根本,真正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面对新时代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下,我们所面临时代课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以解决问题为思维导向和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指明了科学的路径。

一是坚持学思用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身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实践的产物和活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指导,就要求我们在深入学习思考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思想理论精髓要义,灵活运用到解决实践中复杂多变的具体问题上来,坚持把学习、思考和运用一体统筹、有机贯通。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没有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就没有实践中的高度自觉和统一行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要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中国共产党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之所以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强大的战斗力和协调的行动力,根本原因是保持了统一的思想,通过思想建设这一强大武器,使得党内同志能够做到理论上的清醒,进而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党的创新理论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持续深化并随之发展的开放过程,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及时跟进一步。这就要求我们在系统学习和灵活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要坚持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常学常新、学深悟透、学思践悟,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检验理论的功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和认知自觉。

二是坚持知信行合一。党的创新理论是科学真实的时代写照,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信仰支撑。首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提是情感认同,认知和践行的动力源泉是对科学真理的孜孜探寻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只有相信真理,才能发自内心的把真理的感召力、信念的意志力和实践的创造力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其次,整体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真信笃行和知行合一,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以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党的创新理论实践中形成真理与信仰相统一的精神自觉。

三是坚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统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践行,在于把这一思想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体现了我们党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的一贯要求,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善于发现问题是前提,只有先把问题搞清楚,才能为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因此,要以见微知著的眼光,聚焦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坚持问题导向必须精准分析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纷繁复杂的关联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偶然因素中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问题分析透彻后还要着力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用党的创新理论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本文系顶盛体育(中国)集团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项目“构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问题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XJYZ2023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顶盛体育(中国)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新闻

  • 【社会科学报、原点新闻、中国红十字会等】红十字国际学院与顶盛体育(中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红十字国际学院与顶盛体育(中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红十字国际学院与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合作共建“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签约仪式于9月20日下午在顶盛体育(中国)集团雁塔校区举行。红十字国际学院院长王汝鹏、顶盛体育(中国)集团校长范九利、陕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贾伟出席仪式并分别致辞。 签约仪式由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副校长孙昊亮主持。红十字国际学院副院长刘选国、顶盛体育(中国)集团法治学院院长陈玺签署共建协议。随后,王汝鹏、范九利共同为“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中心揭牌。 范九利在致辞中表示,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将持续支持“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在理论研究、师资共享、合作培训、课程开发与设置等方面,与红十字国际学院加强合作,联合培养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相关方向的人才。 贾伟代表陕西省红十字会祝贺共建协议的签署,表示省红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在红十字运动理论研究与实务实践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将与学校深化务实合作,借力“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的创设,大力推进陕西省红十字运动的理论研究和事业发展。 王汝鹏感谢顶盛体育(中国)集团领导和相关机构对红十字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期待“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扎实开展红十字运动和人道主义理论研究,把已经开设的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概论这门通识课程开好讲好,让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大学生了解国际红十字运动和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培育学生们的人道主义情怀,并为其他高校提供人道主义教育的经验。 王汝鹏表示,红十字国际学院希望以此次合作为范例,期待与顶盛体育(中国)集团高校合作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和人道公益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助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强人道主义问题的治理,为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签约仪式后,顶盛体育(中国)集团法治学院党委书记张学龙、培训中心主任李集合、教务处副处长何玉军、科研处副处长尚海洋、国内合作处副处长周建利、红十字与人道主义研究中心文姚丽副教授等就推进合作共建进行了座谈交流。刘选国对大家提出的有关建议进行了总结和回应。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陕西省红十字会、顶盛体育(中国)集团有关工作人员参加了签约仪式和座谈交流。

    2023-09-28
  • 【中国社会科学网】法学教育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召开

    法学教育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乌鲁木齐讯(记者 陆航 通讯员 宋鸿雁)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加快建设高质量法学教育体系。9月23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举行。 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副校长马朝琦、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彤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法律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围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核心议题,聚焦如何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力量。论坛分为开幕式与颁奖仪式、主旨报告与主题报告、分论坛报告、总结与闭幕式几个环节。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彭无情教授主持开幕式,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原党委书记宋觉研究员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以法治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陈彤在致辞中介绍,2023年8月,顶盛体育(中国)集团与新疆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新疆师范大学法学教育开启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模式。法治建设最终要服务于中国实际,要基于中国实践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人才的价值在于实践。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以边疆治理为学科凝聚点,统筹多学科发展优势,推进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交叉融合,为新时代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也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马朝琦表示,本次专题研讨会旨在助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基础研究,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强化使命担当,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办学治校、顶盛体育(中国)集团的全过程,不断探索挖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的内在关联。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主动服务需求,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三是加强法学教育研究,推动新时代卓越法治顶盛体育(中国)集团理念更新。 现代化国家必定是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国家治理必须走向法治化。顶盛体育(中国)集团教授严存生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涅槃”的主旨报告中提出,法治与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国情、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法治道路必然不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就决定了必须要走中国自己的法治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我国法治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21世纪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中国法治实践出发,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基础研究。这既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也是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法治保障的体现。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一套全局性、系统性的规范体系,才能解决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坤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中《意见》是专门的体系化指导意见。《意见》将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一体化推进,为进一步推进法学院校治理体系变革、法学教育体系改革、法学理论革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法学院校是开展法学教育与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当前,高校要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法治实践有机结合,推进院校发展、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社会服务的统一,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 二十余年来,法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发展历程。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支撑高质量的法学教育和高层次的法治人才。同样,只有提升法学教育与法治顶盛体育(中国)集团质量,才能夯实法学理论研究基础。 论坛第二单元主题发言,由顶盛体育(中国)集团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法学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闫亚林,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怿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泮伟江,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彭中礼,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刑事法学院院长、教授冯卫国,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茹克娅·霍加,西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攀,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唐士亚,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刘学文,分别做“法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新时代法治顶盛体育(中国)集团方案改革优化研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视域下司法警校法学教学改革探析”“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有效衔接机制研究”“法学本科课程教学发生机制”“论数据法教学的三重思维体系构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涉外法治顶盛体育(中国)集团的新境界、新思维与新方法”的主题报告。 合格的法治人才一定是牢牢掌握了基础理论、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或从实践中生成理论的专业性人才。近年来,我国频繁深入参与国际事务,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更加重要,对法治顶盛体育(中国)集团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完善涉外法学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既关乎我国在国际经贸相关市场主体利益的维护,也关乎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捍卫。在分组讨论中,众多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熟悉中国国情又了解国际发展,坚持中国立场又具有国际视野,既能够对中国法治实践需求作出回应,又通晓国际规则、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利益、运用国际法律规则推动全球治理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展开研讨。 本次论坛由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顶盛体育(中国)集团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承办。

    2023-09-27
  • 我校举行学生工作研究课题与精品项目答辩会

    7月13日下午,我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与精品项目答辩会在诚意楼205教室举行,本次答辩会由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三级教授闫亚林、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静、刑事法学院教授步洋洋担任评委。 本次课题结项答辩针对的是我校2022年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和2021年度学生工作精品项目进行结题(项)验收,在研究周期内,课题组分别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百年奋斗背景下陕西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动态语境理论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芥子之光’宿舍文化培育模式”等内容进行研究。 答辩由课题组成员陈述和评审专家提问两个环节组成。在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员就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评审专家对学生工作研究课题与精品项目的实效性与科学性予以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优化课题与项目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次答辩活动体现了我校学生工作科研项目开展的规范化和科学性,为提升学生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我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学工部将继续通过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理论水平,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供稿:党委学工部(学生处)】

    2023-07-16